搢笏

搢笏的解释

词语搢笏

拼音jìn hù

注音ㄐ一ㄣˋ ㄏㄨˋ

引证解释
亦作“ 搢忽 ”。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穀梁传·僖公三年》:“ 阳穀 之会,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范宁 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墨子·公孟》:“ 公孟子 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 子墨子 。” 毕沅 校注:“忽即笏字。”《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 新乐 初受封,搢笏登天廷。”
2. 引申指朝见。 明 董谷 《碧里杂存·宝志公》:“ 圣祖 异焉,勅建 灵谷寺 ……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相关汉字

搢笏相关词语
拄笏西山拄笏看山竹笏拄笏植笏整笏簪笏执笏瞻笏玉笏鱼须笏鱼笏缨笏遗笏一笏牙笏靴笏象笏玄笏万笏投笏水苍笏爽笏绅笏百笏把笏板笏秉笏披袍朝笏出笏垂绅正笏典笏东笏社笏头履笏头笏带笏床笏架笏囊笏板笏头带滑笏还笏击贼笏举笏击蛇搢曶搢绅搢绅先生搢绂搢扑搢綎搢珽搢朴搢忽搢本搢挺搢绅之士搢绅録搢铎搢版
搢笏相关成语
袍笏登场搢绅之士搢绅先生拄笏看山拄笏西山朱衣象笏垂绅正笏秉笏披袍
按结构查词
按词性查词
学习应用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