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

牦牛的解释

词语牦牛

拼音máo niú

注音ㄇㄠˊ ㄋ一ㄡˊ

词性名词

基本解释
牦牛 máo niú
[yak] 产于西藏的一种大型的野牛或家畜牛;在其背部有短而光滑的毛,在其胸部、体侧、四肢和尾部则有长而卷曲的毛。野牛的毛色黑褐,肩高可达2米,体重可达600公斤

引证解释
反刍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胁等部密生长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岭间善驮运。毛可制披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原产 亚洲 中部山地。是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为旌旄,后又以为帽缨。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 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牦牛》:“牦牛出 甘肃 临洮 ,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山海经》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 郭小川 《春歌》之一:“ 西藏 的牦牛, 内蒙 的骆驼,早像春风一般巡视过高原和沙漠。”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参见“ 牦牛 ”。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 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

相关汉字

牦牛相关词语
牛奶牛皮癣牛肉牛仔裤奶牛蜗牛金牛座牛市吹牛牛津牛皮公牛牛牛牛顿牛排黄牛牛头老牛牛角肉牛犀牛牛刀牛郎水牛斗牛牛粪牛马牛皮纸牛津大学钻牛角尖疯牛病牛犊野牛放牛牛气九牛二虎之力养牛牛油牛车牛黄多如牛毛牵牛肥牛牛鼻子铁牛牛乳牵牛花耕牛风马牛不相及牛筋牛蒡牛角尖牛棚牛蛙乳牛牛腩牛耳牛毛牛鞭牯牛
牦牛相关成语
九牛一毫目无全牛牛郎织女牛毛细雨初生牛犊不怕虎对牛弹琴多如牛毛风马牛不相及隔山买老牛汗牛充栋九牛拉不转九牛二虎之力老牛破车九牛一毛老牛舐犊牛鼎烹鸡牵牛下井牛刀小试泥牛入海庖丁解牛牛不喝水强按头牛头不对马嘴牛头马面牛鬼蛇神气冲牛斗蹊田夺牛如牛负重吴牛喘月土牛木马蜗行牛步一牛九锁以羊易牛执牛耳吹牛拍马牛高马大牛骥同槽气喘如牛气壮如牛钻牛角尖吹牛皮小试牛刀水牛过河牛皮大王老牛拉破车老黄牛抓牛鼻子黑牛白角横眉冷对千夫指,孺子牛鞭打快牛马面牛头搏牛之虻放牛归马鸡尸牛从鲸吸牛饮卖剑买牛牛衣对泣宁为鸡口,不为牛汗牛充屋呼牛作马
按结构查词
按词性查词
学习应用类查询